以房间群为基础的住宅空间组织方法探讨——以路斯和巴拉干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56555 论文编号:sb2025081221572053465 日期:2025-08-13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建筑论文,笔者通过对路斯与巴拉干的住宅案例中房间单元的生成特点、房间之间的分隔与连接方式、房间群的空间组织手法这三个维度逐一进行比较。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自建筑这个命题诞生起,众多现代主义建筑师在探索空间布局时,始终会围绕“流动性”和“动态性”这两个核心主题展开讨论。这些议题不仅是他们在研究与实践中所关注的重点,也是当代建筑创作中重要的一个关注点。他们采用灵活的空间分割手法,将原本孤立且封闭的空间转变为连贯、开放、自由和多变的场所,实现了空间的“流动性”。在这样的观念下,密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的“流动空间”、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的“漫游空间”、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的“螺旋空间”等设计理念,均展示了深远的影响力。
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1870-1933)和路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an,1902-1988)的建筑空间亦存在连续性,但手法又与这些现代主义的建筑师有所不同。[11]他们的建筑空间由密集的房间群构成的,这些房间既维持了完整的边界又紧密联系,甚至楼梯间、过厅等交通空间也被路斯和巴拉干通过尺度、比例和界面等方面处理成了一个个特殊的“房间”。室内的高差与墙体对这些房间进行分隔,又在楼梯、走廊等交通空间的连接下,整体的房间群达到一种连续性。(图1-1)

建筑论文怎么写
建筑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通过分析路斯与巴拉干的建筑案例,比较这两位建筑师在房间单元、房间之间的联系、整体布局方面的设计特征,以及背后的设计意图和策略,总结异同,进一步加深对二者设计方法的认识。
(2)归纳以房间群为手段的设计方法。
(3)结合采用类似房间群空间组织手法的其他风格各异的建筑师案例进行辅助分析,认识房间群设计策略的适用性,指导建筑设计。
1.2.2研究意义
文章旨在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深入探讨房间群在住宅空间组织中的方法。
(1)理论意义:本文对房间群的发展脉络进行整理,梳理路斯与巴拉干建筑中多样房间群的空间特征,并对其建筑作品中房间形成的方式、房间连接特征、房间群的空间布局几个角度进行资料搜集、研究和补充。通过归纳整理与对比两人的住宅建筑作品,深入理解以房间群为基础的住宅空间组织方法,这不仅有助于完善相关建筑理论,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实践意义:房间群是一种通过空间的分化与分割完成空间构成,并形成内向性和围合性的空间形态。研究房间群这一特定的住宅空间组织形式,并深入对比分析路斯和巴拉干住宅建筑作品,总结两人各自在住宅设计中房间群组织方法的异同,从而掌握一种从三维视角进行空间组织的设计方法,启发设计实践。另一方面又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一套形式语言,可作为思考当代问题的工具。
............................
第2章房间单元:体量、饰面和方位
2.1房间体量差异化
房间的空间感受其三维构成要素——进深、面宽和净高所影响,这直接关联到房间的比例与尺寸。对于房间比例而言,涉及房间内部空间元素的相对比例关系,这种比例的变化能够塑造出具有不同效果的空间体验。而房间的尺寸,关乎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空间尺寸为人带来独特的空间感受。研究路斯和巴拉干设计的住宅,可以发现,房间在空间比例和尺寸上呈现多样性,这与房间的功能和位置紧密相关,进而造就了房间之间明显的个性化差异。
2.1.1依从功能的房间比例与高度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房间根据其功能通常被划分为公共活动区、私人休息区和服务功能区。公共活动区,作为承担日常生活活动的核心空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路斯和巴拉干的设计理念中,他们通过调整空间的比例来适应各自的功能需求,使得这些公共活动区在空间上通常更为宽敞,且层高较高。然而,路斯和巴拉干在实现房间高度变化的方法上采取着不同的策略:路斯倾向于变动房间的地面高度,而巴拉干则主要通过改变房间屋顶的高度来创造空间高度上的差异。
...................
2.2房间饰面多样化
房间界面通过材料选择、色彩应用及表面纹理这几个方面,在营造室内空间氛围上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些元素共同作用,不仅影响了空间的视觉和触觉体验,而且还还与居住者的情绪和对应的行为模式有紧密关系。“界面的纯净性和整体性更加有助于形成不同的空间感......”4选择恰当的材料不仅能强化空间的功能性,还能增加空间的视觉和触觉体验。不同色彩搭配能够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影响人的情绪反应。肌理的变化和层次的丰富,可以增加空间的深度和层次感,通过光影的变化展现不同的视觉效果。细腻的肌理和粗犷的表面处理,不仅能增强空间的质感,还能激发人的触觉感受。
2.2.1饰面的选材
房间界面的设计,通过材料的质地、肌理与颜色,直接影响着人对建筑空间的感知和体验。这种感知不仅局限于触觉和视觉,还延伸到认知和记忆,甚至能够捕捉到时间的痕迹和地域的特色。每种材质都拥有独特的语言。
材料的颜色和质感,以及阳光的照射,都对空间的秩序和围合感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决定了空间的直观感受和精神表达。色彩在塑造空间感受方面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与光线互相作用,成为了塑造空间视觉特征及其性格的关键因素,同时也用于辅助划分功能区域。
路斯和巴拉干在他们的设计中对房间饰面设计充满考究,均通过对房间饰面的多样化选择使得房间更具特征性。然而,路斯主要通过使用多样化的材料来营造具有不同感受的空间,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性和质感来表达空间的氛围和独特性。巴拉干则偏好于使用统一而质朴的材料,通过对墙面涂以不同颜色的涂料,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独特的空间效果。
............................
第3章 房间群的空间连接 ............................. 41
3.1 “内-外”空间连接 ............................................... 41
3.1.1 建筑体块的两种面向 ................................... 41
3.1.2 多种开窗方式 ............................... 46 
第4章 房间群的空间布局 .......................... 57
4.1 . 房间群的平面结构 .............................. 57
4.1.1 路斯:十字形离心的平面布局 ............................... 57
4.1.2 巴拉干:平行递进的平面布局 ........................... 58
第5章 房间群的组织原则及设计方法 .............................. 72
5.1 延续——包裹与特征的强化 ................................... 72
5.1.1 结构参与房间群的空间构成 ................................ 72
5.1.2 具象与抽象化的材料 ...................................... 72
第5章房间群的组织原则及设计方法
5.1延续——包裹与特征的强化
路斯和巴拉干在进行房间群的组织时,会将结构至于次要的位置。当考虑到房间群的空间组织时,由于墙体较多,往往会降低对结构本身的逻辑。然而,结构对于建筑设计的过程而言往往也是一个逃离不开的重要方面。通常情况下,结构元素在房间组合完成后引入,可能会与其空间的连续性和分隔性产生冲突。进一步地,探索在延续房间本身的包裹感的同时,结构与房间组合如何可以超越传统的框架与表面装饰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融入空间布局以创造出经济而高效的设计,在其他的建筑师的作品中做出了一些尝试。在此基础上,为强化房间本身的特征,路斯和巴拉干都通过强调对饰面材质的设计来达到个性化的空间效果,然而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建筑师们或许会适当降低对饰面本身的浓墨重彩,因此,变通过通过强化其他方面的设计,例如光环境、体量、尺度,依旧延续了对于房间本身特征强化的空间意图。讨论材料及这些元素如何互相协调,并与房间合相结合,也可以为强化房间的包裹感与特征性开辟无限的空间可能性。

建筑论文参考
建筑论文参考

........................
结论
通过对路斯与巴拉干的住宅案例中房间单元的生成特点、房间之间的分隔与连接方式、房间群的空间组织手法这三个维度逐一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整体布局:两人基于不同的视线与行进策略,塑造了截然不同的组织模式。路斯注重空间的经济性,大小各异的房间错层蜿蜒向上,形成了“来路-核心空间-去路”这样组织灵动的房间群。而巴拉干强调透视性,其房间沿水平向层层递进,并以中央楼梯间为路径的汇集中心,构筑出“核心枢纽-转换器-房间单元”这样树形结构的房间群。
(2)房间连接:两人在各自不同方向的空间布局下,采取了不同的房间连接方式。路斯依次用台阶将房间串连,通过矮墙创造视线的双向交流,使有限的空间展现出更丰富的信息。巴拉干则用连廊等转换器将房间并连,半高墙体实现了单向的视线渗透,在展现空间连续性的同时又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3)房间单元:两人不同的设计意图统一旨在将空间与需求紧密结合,并将空间的身体逻辑高于建筑物逻辑,重新思考空间的分割方式,即根据功能从三维视角自由划分空间,由此形成了一个个围合性、内向性且被特征化的房间单元。在这一共同策略下,路斯依房间功能调节地面高度,以改变净高;巴拉干则主要改变天花高度,地面高度依区域功能进行区分。不同的界面有着不同的气质,路斯通过饰面材质强调包裹感,而巴拉干意在借色彩强调抽象的精神性,并通过片墙的强烈对比来打破空间的封闭感。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建筑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78214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