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数字媒体艺术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怎么写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范文参考一:投影艺术在旅游景点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从社会文明的进程中不断前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进入工业大发展时代;二十世纪中期随着世界上第一台电脑的出现,人类文明很快就进入互联网代时代;当互联网快速的进入人们的生活,仅仅几年时间又迎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当移动互联网还在被大多数人谈论的时候,大数据时代的理念开始漫天飞,微博、朋友圈里充斥着物联网、VR虚拟现实时代等字眼,整个社会技术的进程快的难以想象。这些新技术的革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几千年来一直是人类从未停止过的活动,社会在飞速的发展,整个旅游业的进程于是如此的缓慢,目前大多数的旅游景点布置依然是借助于自然的生长,显然这样的一个状态是无法更好的满足现代的审美需求的。然而早在十几年的国外,就已经有一批艺术家将现代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到传统的旅游景点中,创造出了令人惊叹不已的视觉、听觉体验,让人们拓展了视野。运用光影装置、数字投影技术、互动影像、舞台灯光,大型实景表演,主题光影秀打造了一批令游客回味无穷,津津乐道的视觉新体验,再一次激活传统旅游业萧条的格局。中国的数字投影艺术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本文通过研究投影艺术发展历史,结合现代实际案例,总结出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最后笔者以亲自实践参与的关于投影艺术与景点的项目活动,对本设计方法进一步的验证。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范文参考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论文的主要涉及内容
2 投影艺术对旅游景点发展的影响
2.1 投影艺术的概念与现状
2.2 当代旅游景点的困境
2.2.1 现代旅游景点的源起
2.2.2 现代旅游景点的特点
2.2.3 现代旅游景点的困境
2.3 结合投影艺术的旅游景点新维度
2.3.1 投影艺术对旅游景点的文化再造
2.3.2 投影艺术对旅游景点的功能再造
2.3.3 投影艺术对旅游景点的资本再造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投影艺术的旅游景点语言与审美特征
3.1 投影艺术典型语言
3.1.1 非物质性
3.1.2 交互性
3.1.3 多维性
3.2 投影艺术的审美特征
3.2.1 分时性
3.2.2 沉浸性
3.2.3 多维性
3.3 本章小结
4 旅游景点中的投影艺术表现形式
4.1 主题投影秀
4.2 大型实景演出
4.3 虚拟体验馆
4.4 光影艺术节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投影艺术的旅游景点项目实施方法
5.0 项目说明
5.1 主题(活动)策划
5.1.1 项目实施地点概述
5.1.2 项目活动介绍
5.1.3 项目活动亮点
5.1.4 项目活动意义
5.2 项目申报
5.2.1 项目申报事宜
5.2.2 项目技术概括
5.2.3 项目关键技术
5.3 项目管理与工程实施
5.3.1 实施项目创新点
5.3.2 项目组人员结构
5.3.3 项目现场工艺流程
5.4 项目评估
5.4.1 项目经济效益
5.4.2 社会效益分析
5.4.3 环境影响以及效益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1]数字媒体技术基础[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周苏, 2015
[2]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李新晖, 2015
[3]艺术设计美学教程[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季芳, 2015
[4]美学漫步[M].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汉宝德, 2015
[5]西方美学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朱光潜, 2015
[6]旅游心理学[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舒伯阳, 2014
[7]外国艺术设计史[M]. 大象出版社 , 何华, 2012
[8]现代设计史[M]. 重庆大学出版社 , 王树良, 2012
[9]旅游审美概论[M].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亓元, 2011
[10]生态旅游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峻, 2010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模板范例二:城市形象塑造中新媒体艺术应用策略研究
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推动经济进步的同时,各国城市竞争发展软实力也在不断加强。城市之间的竞争激烈,良好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对城市各个层面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成为了一种交互发布和传播信息的巨大平台与途径,己演变成为一种新艺术媒介形式。如今,在新媒体语境下探讨城市形象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艺术是对以往艺术的内容,传统的表现手法与媒介,根深蒂固的艺术思想观念的变革,如今各类资讯海量传播,畅通互动的高度发达的数字信息空间,艺术的传播媒介在不断变化之中。艺术越来越科技化,科技反之也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彼此融合、难以分离。正是新媒体艺术参与城市的形象过程中,传播主体的大众化,媒介手段的多样化,艺术内容的娱乐化以及受众反馈的互动性。新媒体艺术设计与发展有一个共性,就是十分依赖互联网传播技术,并与多种数字技术工具结合,将传统艺术融入其中,借用多种媒介方式传播,不断发展形成不同的艺术表达式。例如,有虚拟艺术、装置艺术与互动艺术等。本文首先是阐述了城市形象与新媒体艺术相关概念界定,再分别从城市的视觉识别系统、空间环境系统、城市文化系统三个个方面阐述新媒体艺术介入到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的策略方向。并从这三个系统中选取了新媒体艺术参与下具有突出表现的方面加以探讨,参照符号学与城市意象等理论,分别从视觉符号和交通导视中如何运用新媒体艺术的方式,广外广告与城市夜景的美化与设计,公共文化场所的改变与便利以及运用新媒体艺术参与城市大型节事活动等等方面,进一步说明了新媒体艺术如何加强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希冀在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上探讨出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应用于现代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之新颖实效的发展思。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 研究创新点
2 城市形象与新媒体艺术
2.1 城市形象概述
2.2 新媒体艺术概述
2.3 新媒体艺术参与城市形象塑造
3 城市形象识别系统中新媒体艺术的呈现
3.1 点:象征物
3.2 线:边界与道路
3.3 面:区域
3.4 城市导视系统
4 城市形象空间环境系统中新媒体艺术的运用
4.1 户外广告中的新媒体艺术
4.2 室内商业设计中的新媒体艺术
4.3 城市夜景形象中的新媒体艺术
5 城市文化传播中新媒体艺术的应用
5.1 基于新媒体艺术的博物馆
5.2 基于新媒体艺术的数字艺术体验馆
5.3 基于新媒体艺术传播的城市节事活动
6 城市形象建设中新媒体艺术应用建议
6.1 新媒体艺术参与城市形象特点
6.2 立足城市实情,美观与科学相结合
6.3 注重城市功能,坚持设计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6.4 整合多种媒介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
7 总结
注释
参考文献
[1]浅谈城市公共空间照明的艺术性[J]. 周璐,曹烨. 艺术品鉴. 2015(12)
[2]从晋商影视剧看城市形象传播[J]. 杨云. 当代电影. 2015(05)
[3]论户外广告对城市形象的塑造[J]. 刘桃良. 新闻知识. 2015(03)
[4]新传媒视野下的城市形象塑造及竞争力营造[J]. 马临漪.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4)
[5]试论新媒体艺术与城市信息的优化[J]. 马跃军. 中国信息界. 2014(11)
[6]户外广告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及对策[J]. 纪君.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4(10)
[7]户外广告在城市形象建设中的影响[J]. 李丹,陈翔. 现代企业. 2014(09)
[8]基于广州城市品牌形象的新媒体艺术应用研究[J]. 谭亮. 美与时代(上旬). 2014(08)
[9]新媒介环境下荆州城市形象的传播策略[J]. 沈梦梦,陈红莲. 新闻世界. 2014(08)
[10]城市意象视角下新媒体艺术对城市形象的塑造[J]. 谭亮. 设计艺术研究. 2014(03)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范文模板三:当代新媒体艺术特征及其中国特色化问题研究
纵观人类发展史和艺术变革史,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艺术特征的形成和创造。如今数字化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不可逃避的趋势,在数字化的推动下现代艺术门类中最前沿、最具先锋性的新媒体艺术正在逐渐引领艺术潮流的发展方向。新媒体艺术家们借助现代科技成果,打造出了更多具有超前的、奇特的、生动的审美景象,那些别具风采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开始大量涌入美术馆和画廊,与传统艺术作品分庭抗礼。同时,它也在尽可能的影响和改变着我们周围的生活和世界,使我们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视觉体验和艺术感受。本文沿着艺术发展史的脉络,尤其是在现代视觉艺术和新媒介艺术的基础上,结合后现代文化理论和传播理论,对高科技下的新媒体艺术进行了探索和讨论。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主要对论文研究的缘起、意义、路线和方法进行必要的介绍,同时对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探讨了新媒体艺术与美学的渊源。这一部分主要对美学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新媒体艺术与美学的关系,以此来明确二者之间的相异,这有利于下面对新媒体艺术的特征的分析。第三部分对新媒体艺术的诞生历程进行了分析。新媒体艺术是以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依托展而来的,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赋予了新媒体艺术更自由、多样、交互、大众的特点。也正因如此,新媒体艺术对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尤其是对高等艺术教育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第四部分详细阐述了新媒体艺术在当代背景下的特征。交互式的艺术体验能够产生各式各样有趣微妙的交互关系,甚至有的作品直接将主控权交给了观众。这种交互性一方面在改变着欣赏艺术的方式,同时也在改变着创作艺术的观念。新媒体艺术作为最普及的现实与艺术关系的媒体所在,在其发展历程中始终伴随有大众媒体的身影。它使现实和艺术之间形成了新的交互关系,使艺术对于大众来说不再是遥望而不可及的事物。新媒体艺术实现了叙事性艺术作品的超时空维度的网络链接,使单线性的作品网络化、动态化、多元化、交叉化,为图像和影视艺术的后期制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同时,其体现了艺术情境的虚拟性。最后本文对中国特色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传承和创新进行论述。中国特色新媒体艺术的发展需要从模仿到创新,坚持本土化,关注生存状态,它们都使新媒体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打下了深深的中国烙印。同时,中国特色新媒体需要坚持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以书法、戏曲和水墨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探讨中国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和发展之路。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研究路线、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路线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有关概念的界定
1.4.1 新媒体
1.4.2 新媒体艺术
1.4.3 中国特色
第2章 新媒体艺术与美学的渊源
2.1 追溯新媒体艺术与美学的关系
2.1.1 阿多诺的美学理论
2.1.2 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理论”
2.2 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
2.2.1 立体主义
2.2.2 未来主义
2.3“达达”主义
2.4 波普艺术
2.5 装置艺术
第3章 新媒体艺术的诞生
3.1 新媒体
3.1.1 新媒体的技术特征
3.1.2 新媒体的文化特征
3.2 新媒体艺术
3.2.1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3.2.2 新媒体艺术与教育、文化产业
第4章 新媒体艺术在当代背景下的特征
4.1 交互式的艺术体验
4.1.1 新媒体艺术作品与外界的新型关系
4.1.2 新媒体艺术作品与观众和作者的新型关系
4.2 表达方式大众化
4.2.1 艺术大众化的产生
4.2.2 数字技术造就艺术大众化
4.3 艺术情境的虚拟性
4.4 非线性叙事逻辑
第5章 中国特色新媒体艺术
5.1 中国特色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5.1.1 中国特色新媒体艺术方法——从模仿到原创
5.1.2 中国特色新媒体艺术立场——走本土化之路
5.1.3 中国特色新媒体艺术内容——关注生存状态
5.2 中国特色新媒体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5.2.1 书法
5.2.2 戏曲
5.2.3 水墨
结语
参考文献
[1]符号学视野下杜尚《泉》进入艺术界原因初探[J]. 李可.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5(01)
[2]中外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书法之现状与反思[J]. 杨晓辉. 美与时代(下). 2014(12)
[3]传统水墨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的运用研究[J]. 王健. 美术大观. 2014(12)
[4]书法艺术在现代数字媒体中的应用研究[J]. 汪海燕.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21)
[5]新媒体传播特征研究[J]. 于建红. 传播与版权. 2014(10)
[6]休闲时代与美学经济[J]. 于云.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6)
[7]谈新媒体语境下非线性编辑的内涵与创新[J]. 陈舒,王茜.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2(04)
[8]浅析新媒体艺术在当代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价值转向[J]. 王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9]球土化、体验经济与文化创新[J]. 曹海峰. 南京社会科学. 2012(06)
[10]浅析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方向[J]. 苏杰. 青春岁月. 2011(02)
以上是数字媒体艺术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