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平台宫颈癌筛查的公众信息分享:主题类型、信息要素及用户参与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4145 论文编号:sb2025073115263553454 日期:2025-08-07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小红书用户关于宫颈癌筛查话题的讨论,洞察其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同时借助来自健康传播领域的扩展并行过程模型测查用户对宫颈癌筛查主题健康信息分享的信息要素特征以及用户参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获取和分享健康信息。正如皮尤所说:“人们使用在线社交工具来收集信息、分享故事和讨论问题”[1]。社交媒体因其便捷访问、实时互动以及用户生产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等特点,深刻地改变了传统健康信息的传播及接收模式,公众通过社交媒体不仅能够及时获得大量健康信息,同时还拥有了传播与分享健康信息的权力。美国的一项社会调查研究表明,80%的互联网用户曾通过社交媒体上获取健康信息,30%的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过自身的疾病经历及治疗经验[2]。社交媒体已然成为公众寻求和分享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此外,在健康信息寻求与分享的过程中,那些具有相似健康问题或经历的用户还会通过社交媒体聚合在一起,以互相提供信息、情感以及社会支持。
20世纪90年代,随着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活动日益活跃,健康信息行为研究在健康传播领域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有研究表明,健康信息分享是健康促进的重要环节,在普及健康知识、改变生活方式、提升生命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媒体时代,关于公众信息分享行为的研究场景逐渐转移至社交媒体平台。与传统线下的“寻医问药”相比,社交媒体的匿名性,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较为轻松的疾病讨论环境,增强了公众自我披露的可能性。公众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的大量实时信息可以为在线健康信息和健康行为分析提供重要依据。根据已有研究发现,癌症、肥胖、糖尿病以及进食障碍等疾病是社交媒体用户的主要讨论话题,同时也是研究者的重点关注所在。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球约有50多万妇女被诊断出患有宫颈癌,因该疾病而死亡的妇女大约有30多万[3]。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女性宫颈癌新发病例600000例,死亡人数达340000例[4],发病率及死亡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四位[5]。
.............................
1.2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1.2.1文献综述
1社交媒体与健康传播
社交媒体是建立在Web2.0基础上的一组互联网应用程序,它允许用户生成、分享以及评论各种社交内容[7][8]。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社交媒体现已被广泛用于健康领域。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出于健康意识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新冠肺炎的相关信息,如疾病症状以及预防措施等[9]。纽约市(NYC)卫生和心理卫生部(DOHMH)利用社交媒体监测和分析公众对于甲型肝炎、埃博拉以及寨卡病毒的担忧情绪[10],调查公众对疾病预防行动的态度[11]以及具体实施情况[12]等。Chen等人[13]总结了7种社交媒体的健康用途,包括提供健康信息、提供医疗问题解答、促进医患间沟通、收集患者体验以及意见数据、用于健康干预、健康促进以及健康教育、减少污名以及提供在线咨询等。现有关于社交媒体与健康传播的研究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交媒体与健康信息传播内容研究。社交媒体上所涉及的健康话题较为广泛,例如糖尿病、慢性疾病、癌症、流感、性健康以及焦虑、抑郁等问题,国内外学界在研究议题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国外的研究重点多聚焦在各类疾病上,尤其是癌症、糖尿病、乳腺癌等疾病。在社交媒体与癌症的相关研究中,大多文献都集中在讨论社交媒体在癌症护理、癌症预防、癌症筛查与诊断以及为癌症病人提供情感支持方面所发挥的作用[14][15][16][17]。例如,Basch等人[18]发现在Instagram上有相当一部分帖子内容与皮肤癌预防有关,大多数帖子都是经历了严重晒伤后的人发布的自身故事与晒伤照片,并以此建议人们涂防晒霜,避免晒伤。Allison J[19]等在研究年轻癌症患者利用社交媒体对癌症同伴进行支持时发现,许多年轻的癌症患者会在社交媒体上与癌症同伴讨论治疗经历以及与癌症相关的生活状况,对他们来说在网络上与他人联系是减少其孤独感的重要途径。
二是社交媒体与健康促进及干预行为研究。社交媒体因其互动性、便捷性等特征,在健康促进以及健康干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关于社交媒体与健康促进及干预行为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健康信息传播层面;二是健康交流互动层面;三是健康行为改变层面。首先,在健康信息传播层面上,社交媒体可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健康信息及健康资源,包括向用户传递健康信息、鼓励参与促进健康的相关活动以及引导健康运动等。

新闻媒体学论文怎么写
新闻媒体学论文怎么写

............................
2研究设计
2.1数据来源
社交媒体现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每一秒都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内容,发布各类信息。McGowan等人[103]认为社交媒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用户生产内容”。随着用户生产内容的不断增加,从社交媒体数据中提取用户信息特征及属性并以此对其进行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Jiang等人[104]通过采集微博用户的社交互动数据,如点赞、评论以及转发等,探究社交媒体互动行为是否能够预测用户性格特征。研究发现,转发以及评论行为能够反映用户的性格特征。与此同时,有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在改变公众健康态度[105][106]以及干预公众健康行为[107][108]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Acha-Anyi等[109]通过定性研究发现,Facebook可以用来提高南非人对结核病的认知。基于上述,本研究选择以小红书平台上有关宫颈癌筛查的笔记作为研究数据来源。首先,小红书是用户生产内容的典型社交媒体平台。自2013年起,小红书就已破圈泛化,内容覆盖时尚、美妆、健康以及生活等多个领域。宫颈癌作为一种与女性健康息息相关的疾病,在小红书上涉及与该话题相关的内容讨论度很高,例如#宫颈癌获得1.2亿次浏览、#宫颈癌筛查获得2421.9万次浏览。其次,小红书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以女性用户居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小红书女性用户占比九成,且活跃用户呈现年轻化趋势,年龄段主要集中于18-34岁,占比83.31%[110]。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不仅发病率、死亡率高,同时近年来还呈现出发病率年轻化趋势。因此,将宫颈癌筛查放置其中,可更好地了解女性对该话题的认知情况。再者,除女性用户外,小红书的男性用户在近年来也呈增加趋势,占比在一成左右。因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男性用户对该话题的认知情况。综上,本研究以小红书平台上的宫颈癌筛查笔记作为研究数据来源,有利于从公众视角出发,洞察用户对宫颈癌筛查认知,挖掘社交媒体上关于宫颈癌筛查健康信息分享的要素特征以及用户参与情况。
............................
2.2样本选取及抽样
在样本选取上,本研究以“宫颈癌筛查”“TCT和HPV检查”“TCT检查”以及“HPV检测”为关键词,通过Python网络爬虫手段抓取小红书App中与宫颈癌筛查有关的数据,共计抓取4694条样本。样本的数据类目为用户名、用户简介、认证信息、笔记标题、笔记正文、笔记点赞量、笔记评论量、笔记收藏量、发帖时间以及笔记链接。随后,本研究随机抽取了2000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为保证其有效性,经剔除无效和重复样本后,再以“分享自身宫颈癌筛查经历”“分享他人宫颈癌筛查经历”以及“涉及宫颈癌筛查知识”作为选取标准,只要样本数据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则保留。最终选取了1467条数据以供后续进一步编码分析。
..................................
3宫颈癌筛查笔记的主题类型..............................23
3.1宫颈癌筛查笔记的基本信息特征...............................23
3.2宫颈癌筛查主题的分布情况.........................................27
4宫颈癌筛查笔记的信息分享要素特征.............................34
4.1 EPPM要素总体概况分析.................................34
4.2宫颈癌筛查笔记的威胁要素特征................................37
5 EPPM要素对用户参与的影响分析...............................42
5.1用户参与总体概况分析..................................42
5.2不同EPPM要素的用户参与差异检验..................44
5 EPPM要素对用户参与的影响分析
5.1用户参与总体概况分析
关于小红书上宫颈癌筛查笔记的用户参与情况。首先从用户点赞行为来看,总体样本点赞数为376366,最高获赞量为29831,平均获赞量为883.5。威胁要素的点赞数为118465,平均获赞量为511.91。其中,感知严重性要素获赞数为79945,最高获赞量为8407,平均获赞量为292.84;感知易感性素获赞数为80243,最高获赞量为7868,平均获赞量为351.94。如表5-1-1所示。

新闻媒体学论文参考
新闻媒体学论文参考

..............................
结语
健康信息分享是健康促进的重要环节,在普及健康知识、改变生活方式、提升生命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球约有50多万妇女被诊断出患有宫颈癌,因该疾病而死亡的妇女大约有30多万。近年来,宫颈癌发病年轻化趋势已经愈加明显。对于年轻女性而言,及时进行宫颈癌筛查能有效预防宫颈癌发生、阻断宫颈癌发展。本研究通过将宫颈癌筛查这一与女性健康紧密相关的话题放置于小红书平台进行考察,不仅能洞察公众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了解其对宫颈癌疾病及预防行为的看法,同时还能挖掘分享信息中所包含的要素特征以及传播效果,为未来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宫颈癌预防和筛查推广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小红书用户关于宫颈癌筛查话题的讨论,洞察其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同时借助来自健康传播领域的扩展并行过程模型测查用户对宫颈癌筛查主题健康信息分享的信息要素特征以及用户参与。结果显示:在宫颈癌筛查主题类型上,9类宫颈癌筛查内容主题中,筛查手段、筛查结果、筛查目的三个主题最常被提及,筛查成本、筛查意义以及筛查风险也颇受关注。在健康信息分享的要素特征上,效能要素较之威胁要素占比更大,其中自我效能要素占比最高;不同信源对于EPPM要素的使用特征有所差异,例如营利性医疗结构更偏向使用感知易感性要素。在用户参与度上,感知严重性要素较之感知易感性传播效果更好,自我效能要素较之反应效能要素更佳;威胁与效能要素与用户参与点赞以及评论之间并不存在交互效应。研究发现:筛查结果、筛查目的以及筛查成本主题折射女性疾病焦虑;女性主动宫颈癌筛查意识薄弱,癌症相关知识不够严谨;效能要素特征最为突出:其中自我效能要素占比四成;威胁要素引发用户参与程度更高;威胁要素与效能要素并未不存在交互效应。本研究立足公众视角,将以往传统的、宏观的健康促进行为转向挖掘用户自身自发性的健康信息分享以及健康促进行为,不仅拓展了研究视角,同时也丰富了健康信息分享的研究内容。此外,研究发现威胁要素传播效果更好,这对利用社交媒体促进宫颈癌疾病健康知识传播,开展癌症预防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新闻媒体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78214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