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道德的学理研究和建设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代写政治学硕士论 点击次数:174
论文字数:61600 论文编号:sb201209062014212879 日期:2012-09-06 来源:硕博论文网

绪论

一、选题目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综观历史长河,无论是以古希一腊柏拉图、业里士多德的正义和“至善”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哲学的源流,还是传统儒家以“内圣外土”和“修齐治平”为代表的中国政治哲学的传统,政治道德始终是政治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讨论的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热点问题。政治道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到底有没有超阶级的永恒的政治道德政治道德的范畴是什么?政治道德具有哪些主要特点其功能又是什么?如何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的政治道德?这些基本问题很现实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本文从这些基本问题入手,对政治道德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探讨,以便达到上述的研究目的,从而展现政治道德对政治文明的现实建构和对政治正义永恒追求的价值底蕴。

(二)研究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道德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它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除了用政治、法律规范约束、控制人们的政治行为外,还以一定的政治道德规范调节、调整社会的政治关系,来实现对人们政治行为的控制,以辅助政治、法律规范的实施。作为政治哲学研究范畴之一的政治道德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和以德治国的重心,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鉴十我国正处十社会转型期的实情,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然要求政治道德建设的同构。因此,该课题具有很现实的研究价值和必要性。

(三)研究的意义

    当前,我国把“德治”和“以德治国”提到全党的重要议事口程,是因为社会经济体制正处十转型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基本确立。这种体制虽然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但是,由十市场自身功能性缺陷等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加上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等多样化导致人们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社会处十一种政治道德失范状态。然而,政治道德的失范,却会从根本上破坏国家的政治秩序和政治目标的实现,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是否能够实现平稳的社会转型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要从根本上矫正因经济体制转型特别是市场自身功能性缺陷等引起的政治道德失范,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政治道德,单纯依靠“依法治国”尚不能彻底奏效、防患未然,还必须要依靠“以德治国”,靠“导之以德”来防微杜渐,共同把一切违背社会主义政治道德的杂念、丑行消火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江泽民.论“二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8]土浦幼.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9]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5馆,2000.
[10]麦金太尔.谁之何种合理性?[M].万俊人等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11]徐祥民、刘惠荣等.政体学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2]刘伟、梁钧平.冲突与和谐的结合·经济与伦理「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13]亚当·斯密.国民则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土亚南译,北京:商务印5馆,1972.
[56] Sir Counteber   y Ilbst and revised by Sir Ceo Carr, Parliament. Its history, Constitution, and Prac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57] Vernon Bogdanor edits: The Black-well Encyclopaedia of Political Science. Basil Black-well, 1987.
[58] David Miller, 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Political Thought, Basil Black-well, 1987.
[59] R}P}Sharma.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Sterling Publishers Private Limited, 1984.
 

摘要 4-5
Abstract 5
绪论 9-12
    一、选题目的、必要性和意义 9-10
        (一) 研究目的 9
        (二) 研究的必要性 9
        (三) 研究的意义 9-10
    二、政治道德研究现状 10-11
        (一) 国外研究现状 10
        (二) 国内研究现状 10-11
    三、研究思路 11
    四、创新点 11-12
第一章 政治道德的学理分析 12-29
    1.1 道德和政治 12-16
        1.1.1 道德的理性解析 12-14
        1.1.2 政............... 14-16
    1.2 政治道德 16-29
        1.2.1 政治道德的基本范畴 16-23
        1.2.2 ...............23-26
        1.2.3 政治道德的主要功能 26-29
第二章 历史语境中的政治道德 29-44
    2.1 中、西方政治道德的历史审视 29-31
        2.1.1 政治道............... 29-30
        2.1.2 政治道德...............30-31
    2.2 中、西方政治道德比较 31-38
        2.2.1 西方的个............... 32-33
        2.2.2 西方的重利轻义与东方的重义轻利 33-36
        2.2.3 西方重理与...............36-38
    2.3 马克思主义政治道德 38-44
        2.3.1 否认超阶级、永恒的政治道德存在 38-40
        2.3.2 从根本上改...............40-41
        2.3.3 马克思主义政治道德的价值旨归 41-44
第三章 社会转型与政治道德建设的必然性 44-56
    3.1 转型期政治道德的发展状况 44-46
        3.1.1 转型期社会............... 44-45
        3.1.2 外来异质文化的涌入引起的政治道德困惑 45-46
        3.1.3 社会转型期利益...............46
    3.2 转型期政治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其危害 46-50
        3.2.1 政治道德评............... 47
        3.2.2 统一的政治道............... 47-48
        3.2.3 政治主体道德...............力 48-50
    3.3 市场经济对政治道德建设的呼唤 50-56
        3.3.1 市场经济是一种道德经济 50-51
        3.3.2 批判两种极............... 51-52
        3.3.3 政治道德是社会主义............... 52-54
        3.3.4 政治道德是社会主...............54-56
结语 72-73
参考文献 73-76
致谢 76-77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7

 


上一篇:毛泽东思想中的和平思想的价值和影响
下一篇:意识形式的历史性和非历史性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